37周

先知宣告三篇信息

第  1日

摩三至六章

日   

宣告完神將要降下的審判及災禍後,先知解釋其原因。他藉著三篇信息向百姓發出有力的責備及警告,首先,先知責備以色列人現在的罪,包括他們的忘恩,忘記是耶和華將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來的。先知用多個比喻說明,有因必有果,以色列受管教絕非偶然。跟著先知指出以色列必被圍攻,縱使他們得救,亦必經亡國之痛,主必拆毀他們的祭壇及房屋(三章)。先知又指出以色列過去的罪,先知先後五次以「你們仍不歸向我」說明以色列受管教乃罪有應得。總括過去,以色列不聽神的話(四  1-5),他們屢行不義,表面敬虔,實質敗壞,宣揚的是甘心的祭,實際獻的卻是有酵的祭(四5)。其次,他們不理神的警告(四6-11),神多次藉饑荒、旱災、瘟疫、外敵毀壞等,去警告他們,但他們「仍不歸向神」,因此,他們必不能逃脫神的審判(四章)。先知在述完以色列現在及過去的罪後,便指出神將來要給他們的刑罰。先知勸他們尋求宗教的真義,尋求神的憐憫,尋求社會的公義及尋求個人的為善。先知又以「禍哉」警告過著虛假宗教生活的百姓,不要再活在安逸、放縱的敗壞生活中(五18-27),又警告國家領袖不要只顧著自己享受,恃強凌弱,貪污枉法,荒宴淫逸,不為人民設想,神必審判他們的!

第三章

第四章

五  1-17

五  18至六14

現在的罪

過去的罪

所以要尋求

所以禍災

種瓜得瓜

不聽從、不理會

公義、憐憫、為善

百姓、元首受罰

以色列人宣傳給眾人知道的是「甘心祭」,都是好的方面,惟恐人不知的,是叫人知道自己為神做了些什麼,但實際上他們所獻的,是有酵的祭──有罪的、動機不良的。弟兄姊妹,我們今日獻的祭是否也如此?

當有災難、逆境、苦病、拯救、保守等發生在我們身上,神是期望我們歸向他,更親近他的,可惜以色列人「仍不歸向神」。請思想,過去你是否經歷過類似的軟弱?什麼時候,在什麼情形下你沒有「歸向神」、「更親近、聽從神」?現在是向神悔改及向神立志的時候了!

 金句: 阿摩司書五章十四節

 第  37周

五異象所帶出的信息     

   月

第  2日

七至九章

先知預言的第三部分,是透過五異象所帶出有關神審判之信息。阿摩司用不同的方法將神的警告帶出,為要使以色列早些悔改歸主,不要再拖延。第一個異象是蝗蟲的異象(七  1-3),蝗蟲如何迅速及徹底毀壞農作物,神亦必迅速及徹底審判以色列。先知懇求主免去這災,終得蒙垂聽。第二個異象是火燒的異象,先知見這災帶給人痛苦,再懇求神免去,又蒙應允。第三異象是有關準繩的異象,說明人如同在建房屋之先有準繩量度尺碼一樣,審判之尺碼早已由神定下,無人可改。這審判直指大祭司亞瑪謝及耶羅波安兩家而發,特別又指出亞瑪謝將神聖的祭司職事當作餬口途徑,拒絕神的代言人(阿摩司),所以必受審判。先知不再為他們求情。第四個異象是夏果的異象,夏天熟透了的果子很快便腐爛,同樣神的審判亦必很快臨到以色列(八章)。最後一個異象是有關祭壇的,先知見到主站在祭壇旁邊施行審判。從異象中我們可見神的忿怒已不能遏止,他已定意將敗壞的連根拔起。然而,拆毀的目的乃是為了建立,他必為自己留下余民,又要領他們歸回,神要重建大衛的帳幕,不再拔出!彌賽亞國度的曙光,已在先知書中顯露出來。

第七章

第八章

第九章

蝗蟲、火

準繩

夏果之異象

祭壇之異象

可免之災

免不了

必速速來到!

有審判有出路

阿摩司實是今日信徒、包括傳道人之良范,是我們的鏡子── 先知、祭司不是世襲的,乃是神直接呼召的;不是職業,乃是事奉;不是名銜,乃是生命。他的事奉乃一生活方式,是不理會別人怎樣看、怎樣對待,仍忠於主的交付、盡忠職守的。

我們今天的事奉,是斤斤計較,還是不計代價?是視之為職業?抑生活方式、生命的自然流露?是在乎報酬、別人欣賞?抑默默耕耘,不讓人知,只希望主記念?斤斤計較工作時間,付出多少,抑常覺對主仍有虧欠,有不配感覺,以致付出更多?

 金句: 阿摩司書八章十一節

俄巴底亞書

 重

 點

以東滅亡之預言

以東滅亡之原因

以東與以色列之將來

必定滅亡

為何滅亡

將來如何

1-9節

10-14節

15-21節

分段

地理優越不能保障

結盟邦國想繼反約

聰明勇士毫無能助

與敵同夥

見死不救

幸災樂禍

趁火打劫

剪除難民

以東的將來

以色列的將來

審判

復原

1-6

7

8-9

10-11

12上

12下

13

14

15-16

17-21

主題

現在

過去

將來

信息

歷史

預言

地點

耶路撒冷

時間

約主前  840年

 第  37周

以東的結局

第  3日

俄巴底亞書全章

日   

以東人乃以掃的後裔,與以色列人有血肉之親,但卻屢與以色列對抗,毫無手足之情。當敵人攻耶路撒冷時,他們更是迫不及待地幫助敵人。他們居於巴勒斯坦南端之西河山區,以「彼特拉」(「Petra」,即「盤石」的意思),又名「士拉」(Sela)為首都,因有高山屏石為天然保障,故行事驕傲。神特命先知俄巴底亞向以東發出審判的預言。先知首先說出以東的「三大靠山」均不可靠:包括地理優勢(1-6節)、結盟邦國(7節)及智士勇士(8-9節),他們是無從與耶和華神匹敵的。跟著先知指出神審判她的原因:

1.        因她與敵同夥( 10-11節);

2.        因她見(弟兄)死而不救( 12節上);

3.        因她幸災樂禍( 12節下);

4.        因她趁火打劫( 13節);

5.        因她剪除難民( 14節)。

因此,神必按他的公義,照著以東所作的審判她,使以東歸於無有(亡國,不再復現)。神說:「你怎樣行,他也必照樣向你行。」先知在結束他的信息時,卻提到以色列將來的復興。以東是審判性的毀滅,但神對以色列卻是管教性的潔淨。神必使余民歸回,得回原有產業,神必興起拯救者建立永遠的國度,使他們在應許地上享福。( 17-21節)。

第  1-9節

第  10-14節

第  15-21節

以東靠山不可靠

以東罪有應得

以東結局已定

三無用「靠山」

五項招神審判之罪

以色列復興

請看看以東一族的始末:

1.        創廿五  20-23 以掃出生,與弟雅各相爭

2.        創廿五  24-26 個性已很明顯

3.        創廿五  27-34 賣長子名分,與神隔絕

4.        創卅六  1-9   遷到以東

5.        民三十  14-21 不讓以色列人通過

6.        撒上十四  47      掃羅大戰以東

7.        撒下八  14    大衛命以東人為奴

8.        代下廿  1-23      加入亞捫及摩押

9.        代下廿八  17      以東重獲自由

10.  主前  312年  受制於阿拉伯「尼八達族」

11.  主前  60年   受制於羅馬人

12.  主後  70年    因叛羅馬被徹底毀滅

俄巴底亞預言完全應驗。

以東人以為天然軍事屏障、物業、人才(科學家、勇士)、盟國等可以成為他們的靠山,其實均不可靠。你的安全感又建立在什麼事物上?錢財?職業?物業?學位?外國護照?有否想過,這一切都不可靠?現在,更深建立你對神的信心吧!

 金句: 俄巴底亞書廿一節

約拿書

重點

第一次蒙召

1-2章

第二次蒙召

3-4章

分段

違命

受罰

順命

受責

使命

違命

逃命

求命

赦命

先知約拿之悔改

尼尼微城之悔改

約拿之憤怒

真神之憤怒

1.1

1.2

1.3

1.4

2上

2下

3上

3下

4上

4下

1

2

3

4

主題

人的心

神的心

地點

耶路撒冷到約帕

(今之達拉維夫)

亞述之尼尼微

時間

主前  782-753年

 第  37周

違命與順命的結果

第  4日

拿一至四章

約拿書最好與那鴻書一起頌讀,前者述及尼尼微(亞述)的蒙恩,後者則述及她的審判。當亞述強盛如日之中天時,國家卻遭到二次瘟疫,死傷無數。在第二次瘟疫後,神差先知約拿到亞述首都尼尼微去傳講悔改及審判的信息,可惜約拿因憎恨及懼怕以色列仇敵,違命以致跌倒:先到他施,下到約帕、下船、再下到船底艙,最後受管教下到魚腹去。違命的約拿因在管教中悔改得到拯救,經三日三夜在魚腹中不死,反被帶到岸上。結果先知在第二次聽到神的呼召後,順命到尼尼微城去宣講福音及神的審判。這信息帶來震撼性的結果:尼尼微從大到小、從王到平民百姓都披麻蒙灰悔改,離開惡道,所以神施慈愛給他們,不將災禍歸與他們。然而,先知不獨沒有為他們的悔改得救而高興,反因仇敵沒有滅亡而不悅,後更為一棵蓖麻的生長及死去而不高興,結果神給他上了一堂重要的功課:神看重每一個人的生命過於任何物質。神對人的心意是「不願有一人沉淪,乃願人人都悔改得救。」

第一章

第二章

第三章

第四章

使命、違命

求 命

先知之悔改

先知之忿怒

逃命、喪命

赦 命

尼尼微之悔改

神之忿怒

人的心

神的心

不少人不相信本書為史實,他們用神話、宗教故事、喻道故事、或是寓言眼光看約拿書。你的看法又如何?人可以被鯨魚或鯊魚吞吃仍得活命嗎?請翻到馬太福音十二章卅八至四十一節,主怎樣看約拿書?

什麼是消滅仇敵的最好方法?一般人所採用的,是報復,以牙還牙、以眼還眼。但結果如何?「冤冤相報無時了!」報復只會令更多無辜者受害,令自己更無安全感,樹敵更多。試看以色列與阿拉伯人、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,我們便得到很大警惕。神的方法如何?神要我們去愛我們的仇敵,以致將敵人化成朋友。弟兄姊妹,你有敵人嗎?你有不能接納的人嗎?愛他們,向他們傳主的福音吧,你會有更多朋友。

 金句: 約拿書二章九節

彌迦書

重點

第一次聽審

1-3章

第二次聽審

3-5章

第三次聽審

6-7章

分段

神對選民國

神對國家首領

神對選民國

審判

宣告

審判

宣告

審判

宣告

真正之國度

以色列

猶大

貪與霸

反先知

行強暴

國度之餘民

官長

假先知

首領

祭司

國度之建立

國王之來臨

忘恩負義

外表敬拜

欺壓詭詐

哀歎罪盈

仰望赦恩

1上

1下

2

2下

3. 1

3.

2

3.

3

3.4

4

5

6上

6中

6下

7上

7下

1

2

3

4-5

6

7

主題

第一次爭辯

懲罰

第二次爭辯

應許

第三次爭辯

赦免

地點

猶大與以色列

時間

約主前  735-710年

 第  37周

神對百姓的審判

第  5日

彌一至二章

彌迦書乃類似訴訟的書信,整卷書以極優美之詞藻及手法去諷刺被告。案中之原告是神,主控官是先知,被告是神的百姓,法官也是神,陪審團是地和其中所有的。全書分為三大段,一至二章是第一次聽審,三至五章是第二次聽審,六至七章是第三次聽審的情形。每一次開審均以「XX啊,你們要聽……」作序。本書一開始便清楚列出案中主要人物,佈局及訴訟內容。首先被控的,是南、北二國,受審原因是他們身為神的子民,被神買贖出來的百姓,竟離棄真神,拜偶像,又多行不義,所以神必審判他們(一章)。先知跟著列出選民的罪,他們受到控訴及審判,是因他們貪心,強霸不屬自己的東西;其次,是因他們容假先知講假預言,卻不容許屬神的先知說話,他們反對神的僕人;此外,他們更多行強暴,所以神必從他們中間收回他的榮耀,神要毀滅他們。然而,他們的余民,就是那些跟從神的人必得到神的眷顧,神要牧養他們,行在他們面前去引導他們,他們的人數必會大大增加(二章)。

第一章

第二章

被告受審

受控訴原因

猶大與以色列

貪與霸、反先知、強暴

國必敗亡

余民必蒙拯救

第一次審判

你試過「有冤無路訴」的經歷嗎?看看本書,你便知道,神也有同樣經歷,所以他在控告他的百姓時,要以地上及其中萬物作陪審團。不過,我們可以放心,因為他說過:「伸冤在我,我必報應。」所以我們不需要為自己伸冤。對作惡、不義者,他必施審判。

猶大及以色列人一錯到底,死性不改,最重要原因,是他們不容許別人批評他們,不容許人指出他們的錯,他們喜歡「報喜不報憂」的先知,結果最後遭神審判。有人說:「因你做對了讚賞你的,是你的朋友;你做錯了仍奉承你的,乃是你的敵人;你做錯了,而批評你的,就是你的老師!」請思想,是否有人曾指出你的錯?現在就去感謝他,並告訴他:「你是我的老師!」

 金句: 羅馬書二章六節

 第  37周

為首領者下馬,彌賽亞上任

第  6、7日

彌三至五章

第三至五章乃第二次的訴訟及審判。概括地指控了二國後,先知在第二次審判時,箭頭直接指向那些為領袖的,包括官長、假先知、首領及祭司等。官長的罪是惡善好惡,殘害、壓搾百姓。假先知的罪是使人走差路,又攻擊那些不供給他們吃的,神要使他們活在黑暗中,使他們蒙羞,且要審判他們。祭司及首領亦要受審,因他們不是事奉,乃是為錢為利的雇工,貪污枉法,以人血建立錫安,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,因此神必審判,耶路撒冷要變為亂堆(三章)。然而,神在審判以色列後必建立他自己的國度,這國度乃太平的國度,神要作他們的王,神必使余民歸他,神要使君王彌賽亞從伯利恆而出,這國度將是一個蒙福的國度。因君王乃神所命定,他必為選民爭戰且得勝,他必破除一切偶像,以自己為崇拜的中心。從彌迦書中,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將來彌賽亞之國度是充滿榮耀、平安的。主降生前六百多年已被預言到他要再來建立永恆之國度了,所以,可見神並非要毀滅他的子民,乃是希望他們能悔改,加入余民行列,以致能承受彌賽亞國度。

第三章

第四章

第五章

對領袖之審判

彌賽亞國度之建立

彌賽亞國度之君王

官長、假先知、祭司、首領

太平、蒙福之國度

彌賽亞之誕生、掌權

聽到有弟兄姊妹批評自己的牧師、傳道人勢利,只是雇工,不肯付代價,吃飯不付錢,鬧緋聞;政府官員受賄,政客逃稅,國家首領殘暴不仁……彌迦書提醒及安慰我們,這批人必首先受審,神必追究責任。但另一方面,神亦提醒我們,壞如法利賽人,我們應怎樣對他們?「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(講神的道),你們都要謹守、遵行,但不要傚法他們的行為,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。」(太廿三  3)

在彌賽亞國度裡,主取代了一切首領、祭司、先知、官長的職位,他要作我們的王,又要我們傚法他的樣式。保羅也說:「你們要傚法我,因我乃傚法基督的」。你有什麼品格還未似主的?請列出三種顯著要改善的品格,然後禱告主:「主能,為何我不能?」謹記:「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!」

 金句: 彌迦書五章四節

 回到最前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