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  27周       人生 ── 不能逃避之痛苦?     月

第  6、7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傳三至六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日

在分述完主觀經歷後,作者跟著從較廣、較客觀的層面去看人生,很可惜,殘酷的事實使他更覺空虛。首先他看到人生命之限制,萬事皆有定時,循環不息,而生與死也有定時,每個人都要走此必經之路,死亡將一切都奪去(三章)。跟著他看到社會的不公現象,就是世上多人受欺壓,生不如死,更可憐的是人無論是自騙自欺,或受騙受欺者都無人安慰、同情與幫助(四章)。財富又怎樣?作者的觀察是,財富不能保證人一定得福,因為神一定會監察一切,況且就算如何富有,到死之時,什麼都不能帶走,愈是富有,煩惱也可能愈多(五章)。亦有人以為多子多壽便是福,但作者的觀察是,長壽不快樂是更大的折磨與痛苦,倒不如早死更好(六章)。何況自己辛苦得來的,最終還是給別人享受?作者在一大堆消極的說話中,帶出了一個信息── 神在察看,神會審判,離開神的生活便毫無意義。

第三章

第四章

第五章

第六章

生命之限制

社會之不公

財富之禍害

壽命之短促

虛      空

虛      空

虛      空

虛      空

 默想

存在主義者尼采在論到人生時說:「人生只不過是一場無法逃避的痛苦。」真的,若沒有神,我們的生命還有何意義?若沒有神,什麼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價值,為何人還需要道德?我們現在為改善子女的生活努力工作,結果發覺他們只懂享受,將一切給他們的照顧供應視為「理所當然」的事,稍為嚴厲地管教他們,他們會控告你「虐待子女」,若臨死時見子女因分遺產而大打出手,更是苦不堪言。請思想,我們怎樣運用財富、金錢才是有意義?你會怎樣將如尼采般的悲觀主義者帶到神那裡?

 與神同行

一位為主殉道的宣教士艾理金( Jim Elliot)說:「一個曉得放棄那些不能保留之東西,去得著那些不能失去之東西的人,絕非愚者」那些東西是你認為不能失去的?

 金句: 傳道書三章十至十二節